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541章 难题!当新学子弟撞上一条鞭法!

作者:朕闻上古本书字数:K更新时间: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【努努书坊 www.kanunu.info)

    “人到了吗?”
    周忱风风火火地走进官署,
    然而况钟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。
    “并未抵达。”
    “听闻是学部侍郎王骥王尚德亲自带队!”
    王骥!
    听到这个名字,周忱眼中闪过一抹喜色。
    原因无他,这王骥可是自己人,而且能力卓著。
    当年学部侍郎陈公甫被谋害,学部尚书解公豹独木难支,汉王爷遴选满朝文武,最终挑中了时任应天府府丞的王骥,举荐其为学部侍郎,主持新学推广事宜。
    事实证明,汉王爷眼光一向独到,可谓慧眼识珠!
    王骥不但刚毅有胆,晓畅戎略,而且行事果决,作风刚烈,浑然不惧暗中使绊子的官僚士绅。
    新学在其推广主持下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迅速在南直隶地区推广开来。
    直到汉王朱高煦前往北平,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,也没忘了为新学开辟出一条道路。
    历经两年时间,新学也总算是在北方站稳了跟脚,只待顺势将其推广出去。
    新学势头大好,一片欣欣向荣,离不开王骥的劳苦功高!
    所以当周忱听闻是王骥亲自带队时,顿时感到颇为欣喜。
    “王尚德的能力,你我有目共睹!”
    “若真是他带队前来,那我就能安心了!”
    周忱叹了口气,现在他身上的压力很大。
    上一次他作为钦差大臣,孤身前来这江南,结果任务没有完成不说,反倒是自己身陷囹圄,还得指望着汉王殿下前来搭救!
    现在汉王殿下亲自出手,替他周忱扫平了一切障碍,并且手把手地提出了一条鞭法!
    他周忱只需要按照江南的实际情况,把这一条鞭法成功推行下去就可以了。
    然而,这个工作看似简单,实则真正实践起来却极为麻烦。
    这一条鞭法,说白了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、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,合并征收银两,按亩折算缴纳!
    各种苛捐杂税合在一起多如牛毛,不但严重加剧了老百姓肩上的负担,而且还给了地方官员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的理由,更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!
    所以,一条鞭法执行起来难度极大,最为重要的原因,正是地方官员难于作弊,进而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!
    当老百姓都知道,只需要缴纳一种赋税就行了,一旦地方官员再巧立名目收取苛捐杂税,老百姓肯定就不乐意了。
    换句话说,一条鞭法,无异于断了地方官吏的财路!
    断人财路,犹如杀人父母!
    “周恂如,听说你日子不好过啊!”
    一声大笑传来,王骥龙行虎步地走了进来,昂首阔步,气宇轩昂。
    短短几年时间不见,王尚德竟凭空多出了几分养尊处优的上位者气度。
    看来这位学部侍郎大人,已经从推广新学一事中,获得了不少珍贵治政经验。
    “王尚德,没想到你真的亲自来了!”
    周忱闻言不怒反喜,当即上前热烈欢迎。
    三人寒暄一阵后就此落座,唯王骥官职品秩最高,所以他毫不客气地坐在了诸位上面。
    “汉王殿下呢?如今身在何处?”
    王骥一坐下就急切询问道。
    算算时间,他也的确好久没有见到汉王殿下了。
    自从上次应天一别,至今未得相见!
    扪心自问,王骥一直对汉王殿下心怀感恩。
    当年如果不是汉王殿下举荐于他,他王尚德只怕还在应天府丞那个泥潭里挣扎,仕途难以再进半步!
    正因为得了汉王朱高煦的提携,王骥一跃成为了正三品的侍郎大人,而且主持新学推广工作。
    历时至今,他王骥不说桃李满天下,也至少有着新学宗师之名,天下新学子弟尽皆奉他为师。
    光是这份殊荣,就足以让王骥名垂青史了!
    而且王骥心中很明白,一旦新学变革成功,成功取代了旧学,那不只是名誉上的收获,仕途更会因此再进一步,成为九卿巨头都不是难题!
    所以,锦绣前程摆在眼前,王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,全力推行弘扬这新学。
    一接到汉王殿下的命令,王骥立马从应天动身,挑选各地最杰出的新学子弟,匆匆赶来这苏州府。
    只是可惜,未曾同汉王殿下会面。
    “殿下屠了苏州府的士绅豪强,便去了松江府!”
    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殿下应该是准备一路杀过去,血洗整个江南士族!”
    听到这话,王骥忍不住暗自咋舌。
    “乖乖!”
    “真不愧是殿下啊!”
    “不出手则已,一出手便要惊天动地!”
    “汉王殿下命我等前来,辅助你弘扬什么一条鞭法,现在进行得如何?”
    谈及正事,周忱立马神情一肃。
    “的确如此!”
    “唯一的难点在于,重新清丈田地!”
    “因为涉及到地方官吏的利益,所以他们绝对会弄虚作假、从中作梗!”
    “这也是为何我们迟迟没有行动的原因,缺乏信得过的自己人!”
    “原来如此!”王骥点了点头,“此事完全可以交给我们!”
    “别的不说,如果是论及行动力与数算这些地方,我新学弟子绝对远胜那些旧学书生一大截!”
    这倒真不是王骥夸大其词。
    新学内容涵盖天文地理、数算科学、公羊陆学等等,尤以数算为最!
    每一个新学子弟,都是精通数算的高手。
    清丈田地这种事情,对他们而言简直不要太轻松!
    “还有一个问题!”
    “新学子弟中,难免会有出身士族之人,他们万一……”
    “不会,你多虑了!”王骥摆了摆手,“新学子弟大多出身贫寒,或是不得士族认可之人。”
    “毕竟新学在那些大儒眼中,依旧还是离经叛道的歪理邪说!”
    “哪怕是得到了朝廷的鼎力支持,短时间内也无法改变这个刻板印象!”
    “所以真正的士族子弟,也不会更不敢学习新学,哪怕将新学与科举挂钩,这一点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改变得了!”
    听到这话,周忱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。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就拜托诸位了!”
    “恂如兄严重了,分内之事而已!”
    二人相视一笑,一切皆在不言之中。
    一旁沉默的况钟突然开口,感慨万千地叹气道。
    “这一幕,倒真是让下官回想起了太祖年间那事!”
    “太祖爷为了清丈天下田地,并未任用当地的官员核查田亩数,而是任用了大量的国子监监生,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合作,防止瞒报田亩数少交税。”
    “汉王殿下如今这一举动,与太祖爷当年何其相似!”
    此话一出,众人顿时就沉默了。
    汉王朱高煦,前半辈子最似当今天子,后半辈子却极类太祖皇帝!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